2015年7月13日

公司治理 : 董事會成員特質對盈餘管理影響之實證研究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94378549692681884899

過去企業弊案頻傳、財務危機之爆發,在在都顯現出公司治理之不足,由國際的潮流看來,公司治理確為國內企業應加強補足之部分。相較於國外,研究董事會如何有效發揮監督職能的經濟理論,我國對此相關議題的研究,無論在於研究範圍還是研究深度,都無法與國外相提並論,因此有必要加緊對此相關議題的研究發展腳步。本研究藉由討論董事會成員特質與盈餘管理間之關聯性,加強公司治理機制之設計。

本研究以裁量性應計數(Discretionary accruals)之絕對值,作為衡量盈餘管理的替代變數。在公司治理機制中,董事會扮演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因此,本研究納入許多董事會成員特質,包含董事長是否兼任企業總經理、獨立董事席次比例、董事會成員進修狀況、董事會持股比例及董事會規模等特質,來探討其與管理當局之盈餘管理之關聯性。

本研究實證結果發現如下。

在董事會獨立性驗證方面:


1.當董事長兼任總經理時,公司之盈餘管理影響程度較小,表示董事長兼任總經理時並不會損及董事會之獨立性,反而有助於盈餘管理之抑制。


2. 
獨立董事之席次,並未能增加董事會之監督管理能力

在獨立董事席次方面,佔董事會之比例愈高時,並不會產生抑制盈餘管理的效果,此一結果亦顯示,若僅增加獨立董事之席次,並未能增加董事會之監督管理能力。在董事會能力驗證方面,董事會任期中進修教育在實證結果獲得支持,顯示隨著進修時數的增加,管理當局之盈餘管理程度受到抑制,有助於企業公司治理之實施。在董事會股權及組織結構方面,皆與盈餘管理間為非線性關係,是反U型及U型曲線關係

而透過進一步測試得知:


1.
利益一致理論

當董事會持股比率高於25%時,管理當局之盈餘管理程度明顯受到抑制,且隨著持股的增加,盈餘管理程度愈小,反應利益一致理論

2.董事會規模方面


董事會人數介於七至九人時,管理當局之盈餘管理行為明顯受到抑制。顯示董事會規模應有一定程度之控制,不可過於精簡或過於膨脹,七至九人之董事會規模為最佳的董事會規模。在敏感性測試部分,亦未出現推翻本研究實證結論之結果出現,顯示本研究實證結論具有相當程度之穩定性及現象解釋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