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4日

歐格(3002)

該怎麼說這家上市公司?

歐格,資本額 10.2 億.  .5月營收卻只有0.32億,  全年連1/4本額都不到, 
102. 101 .100 年,  EPS分別為 0.5.  0.55, 0.11
103年 Q1 EPS 0.33 全年EPS 預估也就0.8吧,     

這樣的績營績效已經看出這家公司已屆退休狀態, 公司 民國72年成立.91上市, 上市23年,但經營績效非常差.  毛利率23%,營利率 9%,但資產報酬率只有2% 股東權益報酬只有2.5%.

這家公司有好好運用企業的資源在本業上嗎 ?
若有.,那請問為何資產報酬率只有 2%
10億的資本額,  一個月營收只有3千萬. 9%的利潤,  等於每月只賺270萬. 拜託 這是什麼團隊.

營收很少,就表示業務行銷部門功能不彰, 我好奇經營團隊如何改善經營方式?  這樣的成績反應整個經營團隊管理及作業方式的僵化已與市場脫節. 再不然就是有經營誠信的問題, 使得既有客戶紛紛轉單而去, 所以營收驟降. 

經營團隊及大股東, 有6人是家族關係.,外資持股不到1%,大股東9人持股約6成. 所以雖說是上市公司,但其實股權分散的比例很有限. 應說是家族企業上市公司.   員工服務年資約13年,  非常久的時間,可見企業情誼,但卻也因如此 企業文化的汰舊換新跟不上產業競爭.  102年經營績效 如能接受, 這樣的企業算是殭屍企業. 如果不能接受 也不見經營團隊有任何調整, 這是上市公司非常不合理的事, 經營績效的矛盾沒有從調整中看出來,所以我說是殭屍企業.

我沒有再看下去了. 如果 10億資本額, 報酬率才2%, 經營者又不敢大刀闊斧在本業上改革衝刺, 我想他們應該會把資產挪去投資或租賃.  這上市公司的本業只是個幌子, 因為營收根本不能看. 如果本業營收根本不能看,  那這公司組織架構也是假的,沒有意義. 

解決方法就兩個: 1 減資. 2,擴大營收

營收就是行銷業務, 這個業務的主管沒問題才有鬼, 
一個有鬼的主管 架起來的團隊,沒鬼才奇怪.  財報裡的營收說明了一切.

其實下市也是一條路,  上市公司若沒有經營成就感,有何意思? 

產品分析我不看了,  沒有營收,什麼產品又如何?

這樣在資本市場上經營績效很低,成立20年的公司,是過去台灣電子業加工出口和大陸設廠的模式現在已不太適用. 這樣的企業也應該在市場上有些提醒. 別把資金,人力和資源投到錯了公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