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8日

科技島的錯誤


 ▲國科會5日舉行科技轉型座談會,國科會主委朱敬一提出智慧財產布局的5種「戰鬥概念」,他表示台灣專利能量全球第一,每年卻需花1700億元購買技術權利金,相當沒有道理。(張鎧乙攝)
 ▲國科會5日舉行科技轉型座談會,國科會主委朱敬一提出智慧財產布局的5種「戰鬥概念」,他表示台灣專利能量全球第一,每年卻需花1700億元購買技術權利金,相當沒有道理。(張鎧乙攝)
 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則強調,台灣不能只有科技,對他當年喊出台灣應發展成為「科技島」感到非常後悔儘管他後來更正為「人文科技島」,但不像「科技島」那樣受到重視。如果有充分的人文素養,大家就不會看到科技減稅就會「酸」、質疑為何獨厚科技,認為不公平。
     施振榮指出,社會存在「價值半盲」文化、資源齊頭文化與行政防弊文化,是台灣亟需突破的三大文化,各階層領導人若不設法解決,將成為民主社會很大的問題,突破這些問題至少需十年、急不得,但選舉制度卻讓政治人物追求速成,台灣需要有些「不怕死的人」,才能慢慢走往對的方向。
產業的禍源大概跟這個科技島概念脫不了關係.  
我們只會做產品,不願深入了解和投入資源心力去了解消費者需求.  不知道,不習慣從需求出發設計產品及流程.   但我們只會把大廠的名子常常掛在嘴邊,以求一種跟主流產品在一起的歸屬感和虛榮.  
PC/NB 產業已見成長瓶頸,但我們束手無策, 產業結構水平分工,價值極大化的思維, 根本調整不了; 只有市場方向和政策工具可以調整, 只有優化公司治理,競爭力唯一而已.  沒有新的產業, 新的公司,沒有以人需求為出發的產業. 在網路經濟裡,台灣敗的多慘, 對於軟體服務, 看看自己的電腦,用幾個台灣軟體?
我記得我10多年前剛回國求職, 我跟面板廠面試官說我在美國開網路CD店; 面試官用一種懷疑的眼神說".com? " ,覺得我很小咖吧.  今天這家面板廠市值不到1元且有多起官司纏訟, 不知面試官當年的思維模式是否做了調整?  
其實這就是台灣產業文化的一種求大, 比硬的心態,卻毫無在創新相關面向下工夫. 用過去的經驗去推測未來的可能, 但這招在科技業行不通. 現在Google,Amazon,Facebook, Evernote, LinkedIn, Paypal...都不是如此,因為他們是在求創新; 而我們不是 我們是OEM.  我們是以在業界的人脈是否可以直接移用做客戶資源做為價值評價, 追求一個超高的薪資但卻建立在一種人情關係的商業文化. 
這樣是無法和美國真正科技業競爭.  台灣跟英國來往就更少了,  談英國的創新經濟簡直在台灣就是對牛彈琴, 官方根本沒往來. 中英正式官方往來才夠多. 以人為本的經濟, 十幾年過去了, 我到現在只能流口水. 現在台灣談什麼文創產業其實其中也隱藏很大的產值低落,未具經濟規模的風險. 
長期忽略人的腦力所能產生的附加價值. 至少和硬體產業比起來是極度的不對稱; 現在終端裝置百花齊放, 手機,平板, 智慧手機 所建構的軟硬體整合跨平台的生態鏈.我們的硬體產業會變免費的贈品.  真的輸很慘. 輕視了發展軟體產業的重要性.  其實Google 台灣有提到發展軟體產業但言者諄諄但聽者藐藐.  產業發展極度偏差卻沒有一個政治人物敢為此負責. 台灣人真的很好坳.  系統廠每個月都再剉著等, 一旦營收大降 大概有又人要Over了, 那營業利益實在低到不能看,不敢看. 因為規模很大, 吃利息就吃飽了. 所以 本業根本像一頭牛一樣跑不動.
有沒有發現Google的服務,開發者名子就寫在旁邊, 常常是一人或兩人而已. 這代表什麼? 這代表以1對無限大的經濟規模. 在科技業,充人數, 衝量是無用的.  缺乏以人為出發點所發展的經濟體,電子產業是做產品,是使命必達的苦勞. 宏碁董事長的一段話已見國家產業的冰山一角.
現在網路很發達, 其實台灣的影響和地理或政治概念越來越模糊了. 我也知道大老闆說的話大概根據網路上什麼東西 . 當無國界時,台灣就不見了.
我們只能等, 等到景氣回春. 西方消費, 東方苦勞的模式又繼續,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但願意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