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1日

產業圈

產業圈裡常用的分析方法 
  • 總體環境分析,用 PEST Analysis
  • 產業競爭 用5力分析, SWO
看最多是企業, 
  • 基本面分析, 財務分析, 包括杜邦分析,  
  • 獲利能力,經營能力,看 income statement, 看profit and lost account 看cash flow statement 
  • 看 annual report. 
  • 原物料價格
工具很多,但不見得常提及, 往往就直接用於分析中. 
但這些分析法是要知道的

行銷方面,marketing mix , 4P. Position, 定策略, 及行銷計畫與時程. 現在多往 bahavioir marketing 關注用戶使用行為的事實作數據分析. 

數據 , 又有很多資料結構和資料庫. 
新媒體行銷方面用很多social media 工具, 10-20個 工具總有吧

OEM 代工
用很多成本分析,成本會計, 精算產品成本結構, 
分配勞工成本用 Activity based costing,  用Value Chain Analysis, 也做供應鏈分析 SCM,  用 Breakeven analysis, 用sensitivity analysis.

工具很多我無法講得完, Blog裡,分析性 ,觀察性的性質比較多,實際產品的精算 是實務工作, 不特別寫在blog裡.

其實實證研究 也有很多survey 方法.

投資分析, 也有用閒聊法 但大咖都是用"常識"和博學.

工具方法太多 講不完 . 沒提到 不表示方法不存在, 
往往只是沒用到 或表達上忘了這工具. 

"不要隨便唬我, 被紅色供應鏈搶單, 是大陸哪一家我都清楚, 

產官學, 都掌握到一個程度,  
先進技術  IEEE, MIT, Cambridge 的PRESS 都在看,  
失眠就會多看SSCI Paper, 
也跟印度CFA分析師保持聯繫交流意見,  
也常跟非洲老同學交流非洲近況.

學界, 洪教授的產學觀察都有看,  
官方,  國發會, 資策會, 前尹部長, 前葉部長, 官方統計我都有在用適當工具在追蹤

技術及藝術方面
我有一個個人的blog,就叫Joe, 裡面有很多我的技術筆記與藝術觀察. 

在微博裡也可找到我,  就打我中文名,  我在微博看大陸市場及政策比較多, 也看些文學. QQ空間也寫些東西,

我認識朋友或企業也是如此,

我就看網上放些什麼訊息? 關心什麼? 觀點是什麼? 我就大致認識這個人.

其實說什麼反而是最不重要的.

我不太喜歡台灣全是求效率的經濟模式. 
常常太講求效率, 就對人缺少一種尊重.

希望朋友都能掌握數位經濟裡的資訊法則,  
時間用在有價值, 能加值的地方. 
減少那些"虛工".

工具用的好, 應該會省很多日常的重複, 提升效率,生活品質提升, 時間品質變好.

希望大老闆們, 能在轉型時代睿智的找到方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