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很虛假的公司
- 分析歷年獲利能力
- EPS 增減都不到1.1元
- 2014Q3 ROE, ROA 卻有 6.6%, 5.25%,
- 業外收益占稅後淨利
- 2014Q3 0.57/0.65=88%
- 2013 業外收益占稅後淨利 0.37/0.51 =73%
- 2011 業外收益占稅後淨利 0.07/0.11 = 64%
- 營業利益:
- 2014Q3 0.19 億
- 2013 0.24 億
- 2012 0.44 億
- 2011 0.08 億
- 整年營業利益只有800萬,這真的是上市公司?)
1 營收過少
營收就是收入, 就是業務單位賺錢的能力,
業務單位能不能以產品線賺錢?
2 管銷,
也就是直接成本以外. 例如人事,管理費用,
3 產品線能不能開發出符合市場價格需求的產品?
研發單位行銷研究的問題?
業務單位的問題?
業務單位的問題?
這種績效是部門主管的鏡子,
總經理誠信及經營能力問題.
三者成為一種結構.
總經理誠信及經營能力問題.
三者成為一種結構.
- 原因有幾種可能:
1 雇主誠信問題 (也沒有做誠信宣告)
2 雇傭情誼
3 不正常的情誼關係, 不願改變
決策不理性,漸漸讓這家上市公司
決策不理性,漸漸讓這家上市公司
變成一家"業外營收為主"的公司.
而無人聞問放在資本市場
而無人聞問放在資本市場
IFRS的會計準則的影響加上經營管理階層的長期不誠信,
容易讓這樣的虛灌營收公司沒被發現.
容易讓這樣的虛灌營收公司沒被發現.
- 3002歐格的董監:
董事長本人 | 李廣浩 | 7,975,359 | 8,332,359 | 0 | 0.00% | 6,177,651 | 0 | 0.00% |
董事本人 | 翁禎祥 | 3,606,532 | 3,606,532 | 0 | 0.00% | 180,000 | 0 | 0.00% |
董事本人 | 陳玫伶 | 6,177,651 | 6,177,651 | 0 | 0.00% | 8,332,359 | 0 | 0.00% |
董事本人 | 莊豐裕 | 10,084 | 10,084 | 0 | 0.00% | 0 | 0 | 0.00% |
董事本人 | 謝景棠 | 12,278 | 15,278 | 0 | 0.00% | 5,380 | 0 | 0.00% |
監察人本人 | 陳蕙芬 | 1,449,968 | 749,968 | 0 | 0.00% | 0 | 0 | 0.00% |
監察人本人 | 韓東蓮 | 27,000 | 14,000 | 0 | 0.00% | 0 | 0 | 0.00% |
監察人本人 | 李淑鶯 | 51,823 | 408,823 | 0 | 0.00% | 0 | 0 | 0.00% |
監察人本人 | 黃章慶 | 55,125 | 55,125 | 0 | 0.00% | 0 | 0 | 0.00% |
總經理本人 | 李廣浩 | 0 | 8,332,359 | 0 | 0.00% | 6,177,651 | 0 | 0.00% |
職稱 | 姓名 | 選任時持股 | 目前持股 | 設質股數 | 設質股數佔 持股比例 | 配偶、未成年子女及 利用他人名義持有部份 | ||
內部人關係人 目前持股合計 | 設質股數 | 設質比例 | ||||||
副總經理本人 | 陳玫伶 | 0 | 6,177,651 | 0 | 0.00% | 8,332,359 | 0 | 0.00% |
經理本人 | 鄭伊珊 | 0 | 22,643 | 0 | 0.00% | 3,286 | 0 | 0.00% |
協理本人 | 梁卓樑 | 0 | 76,849 | 0 | 0.00% | 0 | 0 | 0.00% |
協理本人 | 李達雲 | 0 | 18,300 | 0 | 0.00% | 0 | 0 | 0.00% |
協理本人 | 林瑞峰 | 0 | 119,244 | 0 | 0.00% | 3,284 | 0 | 0.00% |
大股東本人 | 浩瀚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 0 | 20,325,271 | 0 | 0.00% | 0 | 0 | 0.00% |
財務部門主管本人 | 陳玫伶 | 0 | 6,177,651 | 0 | 0.00% | 8,332,359 | 0 | 0.00% |
會計部門主管本人 | 陳玫伶 | 0 | 6,177,651 | 0 | 0.00% | 8,332,359 | 0 | 0.00% |
當企業經營績效惡化,
核心問題還是這家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
核心問題還是這家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
對行業沒有心了. 不物本業,長期過勞也很累了, 不願放手授權,求生存而有嚴重的誠信問題. 慢慢經營績效就顯現了.
台灣上一代的電子代工赴大陸設廠的代工模式, 從PC式微,多裝置多平台興起, 就以日落西山, 沒有痛下決心轉型
數位經濟的興起, 工業和數位其實是兩個不同的領域, 不懂數位, 若不痛定思痛做組織改造, 其後果就是苦命勞動.
直接炒股票,收租, 買不動產, 放貸收利息就好了.
歐格電子 協理有三位:
梁卓樑
李達雲
林瑞峰
董事長 總經理: 李廣浩
- 經營績效的怠惰
- 已充分反映其公司治理問題.
- 問題必定出於這四位經營管理的做法
企業精神已死.
當精神不在,投入再多資源是無益的.
這跟人的身心道理是一樣的.
這家公司2002年上市, 才10多年時間, 這只是反映台灣電子業的冰山一角和外在環境的變化.
這跟人的身心道理是一樣的.
這家公司2002年上市, 才10多年時間, 這只是反映台灣電子業的冰山一角和外在環境的變化.
其實上市 有時是個負擔, 是對大眾及全體股東的責任,
如果沒績效,沒賺到什麼錢,整個企業沒有營利的功能,
但對經營者而言是個負擔
誠信問題 ?
私心 ?
決心?
能力?
利害關係人要小心評估是否投入資源在這家公司
- 不務本業到什麼程度
- 103年 業外佔淨利 = 66/78= 85%
- 在年報裡致股東報告書卻寫"營收與獲利比去年成長".
- 好噁心, 根本是個騙子.
- 認真踏實? 他說謊,
- 這公司2014業外收入已佔淨利85%
- 2013.2014 若除去業外收入,
- 這公司整年只有賺1千萬. EPS 近乎於0.
現在金管會也要求上市櫃公司至少三年要開一次法說會,總有一天要攤在陽光下. 良心, 誠信, 績效 都要被檢驗,
如果連法說會都沒人要來,
這家公司的信用可能早在台灣電子業金融圈裡信用破產.
近10年,三法人持股佔股本連1% 都不到.
這家公司名聲肯定爛透了, 根本沒有內在價值.
如果連法說會都沒人要來,
這家公司的信用可能早在台灣電子業金融圈裡信用破產.
近10年,三法人持股佔股本連1% 都不到.
這家公司名聲肯定爛透了, 根本沒有內在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