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喻春來發自北京
6月14日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研究了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策略,並將光伏產業的發展與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聯繫起來。
會議提出了6條“新政”,仔細研讀會發現,這一政策最大的受益者,是光伏發電企業,尤其是分佈式光伏發電企業。因此可預料的是,今後國內將掀起新一輪電站建設的高潮。同時,這也勢必對光伏行業內部產生分化式影響,以往為數眾多的單純以矽片製造或電池片、電池組件製造為主業的企業,將不再具備較強的競爭優勢。
就在歐盟對華光伏產品徵收反傾銷稅之際,國務院再一次出台政策支持光伏企業,以提振業界信心。
但在日前召開的第七屆中國新能源國際高峰論壇上,“千人計劃”國家特聘專家、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所太陽能中心主任陳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新政主要還是希望增加內需,這只能解決晶體矽光伏產業短期問題,而不是國內光伏產業發展的未來。
此次,歐盟對對華光伏產品徵收反傾銷稅主要針對晶體矽太陽能,薄膜光伏產品未受波及。在業界人士看來,歐盟“雙反”目的在於扶持本土薄膜光伏產業,排擠中國晶體矽光伏電池,確保歐洲在新一代光伏行業的領導地位。
“薄膜化是未來光伏產業的趨勢,特別是應用於分佈式光伏領域。而薄膜是中國光伏企業應對'雙反'的路徑。”國內最大薄膜光伏電池生產商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說。
歐盟扶持薄膜光伏/
近日歐盟宣布,將從6月6日至8月6日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徵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此後該稅率將升至47.6%。此次歐盟“雙反”主要針對晶矽組件,薄膜產品未受波及。
晶體矽和薄膜是現在及至將來主要的兩大太陽能電池光伏技術。2008年,歐盟設定的光伏產業發展戰略中已經把新興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確定為2013年以後的戰略。最近10年,尤其在過去5年,歐盟持續向薄膜太陽能電池投資,現在已經突破了薄膜太陽能電池一些關鍵技術。
漢能控股集團計劃發展部研究員師全民認為,薄膜電池並不在主要光伏市場的貿易保護之列,其以轉換效率較高、發電性能比較穩定、抗輻射能力強、應用前景廣闊等優勢成為最有發展前景的新一代光伏技術。
據統計,去年國產晶矽電池佔據歐盟光伏市場70%以上份額。陳頡稱,在歐盟,目前從事多晶矽、單晶矽太陽能電池研發、生產的人數和企業都非常少,更多人力物力是側重於最新的薄膜光伏太陽能領域的發展,特別是法國、意大利、德國,這些國家的光伏企業主要生產薄膜光伏。
“歐盟希望通過推高晶矽太陽能電池價格,為薄膜贏得足夠市場空間。對華光伏'雙反'將在很大程度上保護各成員國薄膜太陽能發電技術的發展。”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長王勃華稱,去年全球光伏組件產量達到37.2GW,中國依然是最大生產國,產量達到23GW,主要以晶體矽電池為主,佔比達到98%;而歐洲則以近4GW的產量位居第二,其中薄膜電池佔比20%。
2011年9月,歐盟恢復對太陽能光伏補貼,卻只對效率11.6%以上的薄膜矽太陽能電池以及效率15%以上的碲化鎘薄膜電池有優惠,確實可見歐盟扶持薄膜光伏的傾向。
薄膜光伏更利分佈式發電/
此前,國家已出台了若干光伏分佈式發電支持政策,而日前國務院會議再次強調“保障對分佈式光伏發電按電量補貼的資金及時發放到位”。
王勃華認為,國家正在大力推動國內分佈式光伏發電系統建設,按“十二五”規劃,2015年光伏裝機規劃目標上調至20GW,業內預期如果分佈式發電推廣較為順利,裝機目標量可能達到35GW 。
李河君稱,國家已出台產業政策,未來重點是分佈式光伏發電,而薄膜光伏就是一個關鍵。
薄膜組件因其成本低、無污染、能源回收期短、柔性好、可彎曲、可粘貼安裝、弱光發電性好等特點,在分佈式應用上優勢明顯,廣泛應用在包括BAPV(光伏建築)與BIPV(光伏幕牆)在內的分佈式發電中。
“以前大家認為薄膜轉化率低、價格貴,那是3年前的事,世界變化快得很,現在我們測算薄膜比晶體矽便宜30%~40%,轉化率可以達到16%~17%,和晶體矽轉化率一樣甚至可以超越。此外,屋頂都有承重問題,晶體矽重量大,安裝上去也難固定,薄膜則輕得多。”李河君說。
漢能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代明芳預計,在建築領域的商業和住宅上,未來幾年薄膜光伏電池組件的需求將占到光伏產品50%左右的份額。
“每個國家一開始都是先建大型發電站,逐漸走向商業屋頂和民宅屋頂,目前,我們在大型地面發電站上投資較多,最近也在逐漸整合內部資源,以進軍分佈式光伏發電。 ”保利協鑫能源首席運營官鄒西原說。
國內產業體系還未健全/
陳頡還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歐盟“雙反”會嚴重打擊我國光伏產業,但是會促進全球薄膜光伏發展,國家及企業界應充分認識到光伏發展的重要節點,從戰略層面看待晶體矽太陽能電池困境和薄膜太陽能發展的機遇,審時度勢調整相關產業政策。
“要調整技術,盡快制定薄膜全產業投資發展路徑,引進生產線、確保有足夠資金購買專利、知識產權,要了解產業線是否有發展空間以及還有哪些技術空白,實現自有核心技術的突破。這是非常重要和絕對必要的。”陳頡說道。
就市場而言,薄膜光伏的技術大致可分為矽基薄膜電池、CIGS(銅銦鎵硒)薄膜電池、碲化鎘薄膜電池三大類。
師全民說,國內CIGS薄膜光伏還處於起步階段,產業體系還不健全,技術水平較低,市場應用規模也很小。而核心技術還處於研發階段,CIGS技術對外依存度較高。世界上掌握這一技術的企業幾乎都是自主研發,這對中國企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去年,漢能集團先後收購了德國Q.Cells旗下全資子公司Solibro和美國MiaSolé兩家薄膜太陽能組件製造商,從而獲得CIGS技術。至此,漢能擁有非晶矽-鍺、非晶矽-納米矽、銅銦鎵硒等7條薄膜技術路線。
光伏業內資深人士認為,漢能作為光伏市場的後進入者,在國內光伏被晶體矽技術壟斷的情況下,可以有機會、有條件、有實力選擇薄膜路線投資。但對英利、尚德、天合光能等巨頭來說,重新選擇技術路線意味著推翻現有生產工藝、設備、研發體係等,這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技術投入,轉型難度可想而知。
“國家層面應該在產業、財稅、金融、人才等方面進行政策扶持,加速CIGS高端設備的國產化進程,並減免關鍵設備的關稅,支持國內企業通過技術引進、企業併購等方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加速國產化。”師全民說道。
“漢能的產能將在2013年釋放,預計實際產量將在2.5GW左右。”李河君表示,“薄膜化是光伏未來的趨勢,漢能希望引領一大批中國光伏企業投身薄膜光伏,把產業做起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