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9日

什麼是氰化物?


分析檢驗組 楊秀宜副研究員

近來產業資訊化,因汰舊換新產生許多電子廢料,近來陸續成立一些將電子廢料進行資源化之新興產業,將電子廢料其中貴金屬及鐵、銅、鋁及塑膠單一材質回收處理,其中處理貴金屬(金)回收,需以剝金劑(高濃度氰化物溶劑)進行金的剝離

本組實地訪視一家「電子廢料資源化回收工廠」,訪視個案工廠將約200公升高濃度氰化物(俗稱剝金劑)置於廣口大容器(約400-500公升)中,以籃子盛裝電子廢料浸入剝金劑浸泡,在剝離過程需不時以不鏽鋼柄在電子廢料加壓浸泡,以提高剝離效果,待其中金已完全溶出,再將電子廢料自剝金劑中提起,在加壓浸泡及電子廢料自剝金劑中提起過程都可能揚起許多氰化物懸浮微粒(aerosol)在空氣於中,在整個剝離區靜置許多剝金劑及待電解之含金剝金劑溶液(高濃度氰化物溶液)並無加蓋,無形中增加氰化物逸散之機會,相對也容易發生員工意外之機會。以現場看來,空氣中氰化物之濃度應不低,工廠對此作業區域並無明顯隔離及加裝局部排氣設備或令作業員工使用個人防護具,工廠對危害之警覺不高。 氰化物和酸性溶液反應產生氰化氫(無色、杏仁味劇毒氣體),在氰化物作業場所應絕對避免發生之可能性,工廠對此兩種試劑之使用管理,也應列為重點管理。

氰化物(cyanide)是相當毒化學物質,容易和其他化學物質形成化合物,如氰化氫(hydrogen cyanide,HCN)、氰化鈉、氰化鉀。

以氰化氫為例,外觀是無色氣體,有杏仁味,氰化鈉、氰化鉀外觀為白色結晶塊狀固體。氰化物為環保署列管毒性化學物質(編號為046),本會所訂定之勞工作業環境空氣中有害物容許濃度標準八小時日時量平均容許濃度 5 mg/m3(以氰化物計算),並加註皮膚吸收;美國OSHA 訂定建議閾限值(TWA) 為 10ppm(11mg/m3); NIOSH 及ACGIH 訂定8小時平均容許濃度(TLV,REL)皆為 4.7ppm,最高閾限值(ceiling)為 5mg/m3(以氰化物計算);加註皮膚吸收。美國EPA訂定飲用水標準為0.2 mg/L。

環境中氰化物主要是

一、自然產生:自然界細菌、黴菌和藻類產生,另外一些植物中含有氰化物如熱帶國家(非洲)之植物(樹薯cassava)、賴馬豆(lima bean) 、白杏(almond)。

二、人類工業活動引起:包括電鍍業、金屬表面處理、冶金、化學合成、耐龍(nylon)中間產物、相片顯影、薰蒸劑(船)、毒魚等。

三、燃燒:如火災之煙霧及香菸。氰化物在空氣中主要是以氣態氰化氫存在,少部分以細小之粉塵顆粒存在,在空氣中氰化氫半衰期約1-3年時間,大部分氰化物在水的介面能形成氰化氫並蒸發出,水中氰化物並不會增加魚體內濃度,但氰化物可藉由土裡微生物轉化、進入地下水[1]。

氰化物可經由口服、吸入及皮膚黏膜吸收,氰化物被吸收後和細胞中粒線體(mitochondria)上細胞色素氧化 (cytochrome oxidase)上三價鐵離子產生複合體,抑制細胞呼吸鏈作用,使細胞缺氧及阻斷ATP(adenosine triphosphate)生成。在高劑量暴露下,很短時間下傷害腦及心臟,造成昏迷及死亡;如低劑量長期暴露,可能導致呼吸困難、心口痛(heart pain)、嘔吐、血液學變化(血紅素上升、淋巴球數目上升),頭痛和甲狀腺腫大。如果食入高量氰化物可能有喘不過氣(deep breathing),呼吸短絀、昏厥、失去意識或死亡。皮膚接觸有潰爛,皮膚刺激及紅斑;眼睛接觸有刺激,燒傷、視力模糊,過量或延時性接觸會造成永久性眼睛傷害。

空氣中氰化物採樣方法(勞委會標準分析參考方法2316;OSHA公布之方法ID-120),以37mm cassette 內置mixed cellulose ester 濾紙,cassette前端加上衝擊瓶內置10mL 0.1N NaOH,以1 L/min流速,採樣60分鐘,其中37mm cassette主要採集粒狀氰化物而衝擊瓶採集氣態氰氫酸,利用氰離子電極來進行分析[2]。其他如當場即時偵測之檢知管(detector tube),製造廠商有(Matheson/kitagawa、Gastec、Drager),其中Gastec之檢測濃度範圍最廣為0.36-120ppm。當場即時偵測之儀器(Infrared spectrophotometer)之檢測濃度範圍為0-100ppm,製造廠商有(Miran)。如需測定生物性樣品中氰化物濃度,血液及尿液樣品須儘快的在暴露後馬上收集,因為氰化物在體內很快就進行代謝排出,thioxyanate為主要尿液中代謝物(24小時排出量為79%),而有些氰化物不經改變而由肺排出。

對氰化物之作業場所應注意

一、通風設計:溶液中氰化物在水介面很容易產生氰氫酸(氣態),而且空氣中氰氫酸並不容易自環境中消逝,所以作業場所整體換氣及局部換氣設計就顯得相當重要。作業流程對所使用之氰化物溶劑密閉加蓋,使氰化物逸散入空氣的情況減低。

二、個人防護具使用:氰化物具有皮膚吸收的特性,所以作業人員於操作時,應著手套、工作鞋、護目鏡、如工作環境中濃度高過[4],建議使用有濾毒罐之呼吸防護具,並須定期更換濾毒罐。工作服及工作鞋儘量能與居家服隔離。

三、藥品管制及使用人員之訓練:氰化物放置場所應上鎖有專人保管進行藥品取用管制,配製人員及使用、操作人員定期進行教育訓練。在藥品管理上絕對避免酸性試劑與氰化物溶劑一起誤用之機會。

四、定期進行空氣中氰化物濃度檢測及員工身體健康檢查。

五、緊急淋浴及洗眼裝置以備緊急意外事件發生之處理。

六、廢水處理:氰化物須先隔離進行氧化處理後,才可以進入廢水處理貯存池。

意外事件處理辦法:將受難者移至空氣新鮮處,記錄中毒症狀,如中毒者已停止心跳及呼吸,施行『心肺復甦術』,急救人員必須避免口對口人工呼吸及避免與病人皮膚及胃內含物接觸,待心跳及呼吸恢復後,再供應氧氣,施予解毒劑(amyl nitrite或hydroxy cobalamine),並立即送到最近醫院急救治療,途中氧氣供應[3,4]。如食入氰化物,給中毒者喝下大量食鹽水,並催吐,反覆多次,直至無嘔吐物為止,將受難者移至空氣新鮮處,並立即送到最近醫院急救治療。如衣物受到氰化物污染,立即脫去衣服,若身體亦受到污染,馬上用水充分沖洗,再用肥皂充分洗淨,受到污染之衣物,戴手套用肥皂充分洗淨。如氰化物飛濺入眼睛,即刻以水充分洗眼睛(眼球及眼瞼都要),如自己無法充分洗淨,請他人幫忙,並儘速送眼科治療,如送醫期間超過30分鐘,每隔20分鐘再沖洗眼睛5分鐘以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